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

破紀錄 英男子29歲當外公

0 意見
http://news.sina.com   2011年01月25日 18:25   中廣新聞網
 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,英國「南威爾斯郡」有一名十四歲就當爸爸的二十九歲男子,他現年十四歲的女兒,最近也懷孕,已經十一周,這名男子可望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外公。
  報導說,這名男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,他們一家都是早婚早生産,他媽媽當年在十八歲便懷了他,現在他媽媽對自己快五十歲,就將當曾祖母,感到「震驚又雀躍」;此外,這名男子的外祖母和曾祖母都還健在,有望成為英國罕見的六代同堂家庭。


Read full post »

祖母患回春「皮膚病」 臉上光滑零皺紋

0 意見
2010年11月18日 13:36

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 

肌膚太光滑也是一種病?英國「嫩」祖母嬌森(Susan Johnson)就患上這種令人妒忌的皮膚病,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自身,所以製造出過多膠原蛋白,讓61歲的她不只沒有皺紋,還皮光肉滑,雖然看上去只像40歲婦人,但嬌森卻沒辦法樂在其中。 

其實,家住科爾切斯特的嬌森患得是硬皮病(scleroderma),在某種特殊情況下,皮膚及身體的其他器官會因為大量的膠原蛋白沉積而變硬,所以她的皮膚變得光滑但沒有彈性,且劇痛不已,由於微血管及組織遭慢性侵害,肺部、腸胃及腎臟等亦可能出現纖維化。 

嬌森無奈地說,因為關節容易腫脹和疼痛,讓她什麼事都不能做,女人和模特兒會選擇花大錢把一些東西注射在臉上,但這些人都不了解「過多」的痛苦,「當我去法國旅行時,我只能待在車子上,因為外面又冷又濕的天氣,讓我疼痛難耐。」 

雖然硬皮病不屬於遺傳疾病也不會傳染,但目前沒有方法可以將其治癒,蘇珊說,「希望病情不會變得太糟糕,因為我從發病就開始乖乖服藥了,醫生也說5年之內情況也可以被穩定控制。」

原文網址: 祖母患回春「皮膚病」 臉上光滑零皺紋  | 頭條新聞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 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0/11/18/11490-2665380.htm#ixzz2h2h3B2N3
Read full post »

禁止黑鮪魚交易提案 聯合國會議中遭封殺

0 意見
2010/03/19 10:32:00

(法新社杜哈18日電) 聯合國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(CITES,又稱華盛頓公約組織)的締約國,今天以壓倒性票數封殺禁止跨國交易大西洋黑鮪魚的提案。鮪魚是製作日本料理壽司的重要食材,日本大力遊說反對這項提案。

 華盛頓公約組織締約國正在杜哈集會,今天就這項爭議提案進行表決時,有68票反對,20票贊成,另有30票棄權,未能通過。 要通過這項提案,必須獲得2/3與會國家支持。

這項禁令影響地中海和大西洋東部兩處海域,由於業者大肆捕撈,當地的鮪魚數量劇減80%。

鮪魚數量減少原因很簡單,一條重220公斤的鮪魚在日本魚市場可以拍賣到16萬美元高價。日本消耗世界捕獲鮪魚總量的3/4,主要用於製作壽司和生魚片。

日本在杜哈會議和世界各地大力遊說,阻擋這項摩納哥在美國與歐洲聯盟支持下提出的案子。表決前日方宣布獲得中國和南韓支持。

日本代表團對這項結果表示開心和滿意。

歐盟提出的第二個相關案子也慘敗,遭72票反對,有43票贊成,24票棄權。

摩納哥預期可能挫敗,打算就其提案提出修正案,而歐洲在挪威力挺下,原本要主張成立工作小組,研擬妥協方案。

不過,利比亞提出程序動議,要求中止討論,立即就原案進行表決。

環保團體和專家迅即批評這項表決結果。綠色和平組織(Greenpeace International)的諾爾斯(Oliver Knowles)表示:「各國政府自甘墮落,未能保護大西洋藍旗鮪魚,宣告牠未來將面臨災難,讓這種魚類邁向滅絕之路。」

大多數科學家表示,這兩處海域的黑鮪魚需要至少五年時間才能開始有力恢復生機。(譯者:中央社林治平)

Read full post »

科學新發現:經血能補心

0 意見
2008/04/29
【聯合報╱編譯莊蕙嘉/法新社東京24日電】
繼科學家使人類皮膚細胞發展成幹細胞之後,日本研究人員又發現,女性經血中的細胞也可發揮類似幹細胞的功能,修補心臟組織及治療肌肉疾病。被視為不潔的經血,也能發揮醫療功效。

研究人員採集九位女性的經血後培養一個月,使之成為作用類似幹細胞的細胞,再把這些細胞和老鼠的心臟細胞放在同一個試管中,三天後發現20%的細胞開始自發性跳動,最後並形成類似心臟肌肉的薄片狀組織。

參與研究的東京慶應大學醫學院教授三善俊一郎表示,從人類骨髓取得的幹細胞,僅0.2至0.3%能成功發揮作用,自經血採集的細胞成功率比骨髓幹細胞高了100倍。研究也顯示,患有心臟病的老鼠,接受經血細胞移植後病情好轉。

嚴格來說,經血中的這種特殊細胞並非幹細胞,後者可培養成人體任一部位所需的細胞組織,經血細胞則有培養成肌肉組織的良好潛力,可應用於治療肌肉萎縮症。經血細胞的其他優點是,可減少利用胚胎採集幹細胞所產生的道德爭議;比起抽取骨髓以採集幹細胞的痛苦過程,用經血細胞既容易又省時。

三善俊一郎指出:「未來也許可發展出一套系統,讓女性病人能利用自身的經血細胞治療。」

三善俊一郎表示,捐出經血婦女的年齡大小並不影響細胞品質,他同時認為研究尚未找到使細胞發展成心臟的決定性因素,因此還不能作臨床試驗。

這項研究由慶應大學和「國家兒童健康及發展學會」合作,成果發表在美國「幹細胞」網路版期刊。

【2008/04/25 聯合報】


全文網址: 科學新發現:經血能補心 - 科技 - 國際財經 - udn全球觀察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world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22876#ixzz2h2gb6JGo
Power By udn.com 
Read full post »

科學家:五百萬年後男人消失

0 意見
科學家:五百萬年後男人消失
更新日期:2009/05/21 15:05
澳洲研究人員說,男性基因日益減少,男性終將滅絕。


澳洲國家大學遺傳專家葛芮芙說,決定胎兒是男性的y染色體,越來越少。


研究人員說,三百萬年前,y染色體有一千四百個基因,現在只剩下了四十五個。照這個速度走下去,五百萬年後男人就從地球上消失了。


他說,目前還不知道y染色體完全消失,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。因為,人類不能無性生殖。葛芮芙說,或許會有別的染色體取代y染色體,讓男人繼續存活下去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nfshscience/21152132
Read full post »

愛說「隨便」嘛? 心理專家替你解讀

0 意見
更新日期:2010/04/29 16:15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429/1/24row.html 常說「隨便」嗎?專家解答一下你的心理。 前一陣子美國有調查發現,父母最受不了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「What's so ever.」「隨便」。「隨便」這兩個字在大陸也成了相當流行的口頭禪。專家特別分析了把這個詞當口頭禪的心理因素。 嘴裡說「隨便」或許是想表示自己夠瀟灑,對很多事情都不在乎。但是,這句話也透露了說話的人的冷漠或者是強忍著情緒的心理狀況。說「隨便」或許有尊重對方,隨對方的便的意思。但是,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說「隨便」,意思是要結束討論。還有一種意思則是懶得動腦子了,就這樣吧。 專家說,把「隨便」掛嘴上會讓外人覺得你太隨便,不努力,沒有主見。所以,盡量用一些別的詞語代替「隨便」這兩個字。改變自己的心理,也給外人留個正面的印象。
Read full post »

科學界之謎:人為什麼打哈欠?

0 意見
 更新日期:2010/04/29 15:37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429/16/24rso.html



(路透巴黎28日電)人常打哈欠。累了會打哈欠、餓了會打哈欠,有人看過跳傘者在縱身一躍之前,先打個哈欠,甚至有研究說,打哈欠和性慾有關。

  但打哈欠的真正起因和功能,迄今無人能解;且科學界對打哈欠這件事的研究,出奇的少。

  現在,法國家庭醫師瓦魯辛斯基(OlivierWalusinski)出版了號稱這個主題的第1本教科書,「哈欠生理學暨疾病的奧秘」(The Mystery of Yawningin Physiology and Disease,暫譯)。這本書彙集了對這個令人不解、難以控制的行為的最新研究。

  瓦魯辛斯基告訴路透:「有幾個針對人類為何打哈欠的理論,但都沒有正式的證據。」

  已知的是,人類1生平均打哈欠約25萬次,而且還未出生的胎兒,最早在12到14週就會打哈欠,顯示哈欠在神經生理學上扮演重要角色。

  瓦魯辛斯基說:「如果1個僅60克重的胎兒能耗用精力來哈欠、伸懶腰,表示它對人的發展極為關鍵。」

  許多人認為,人類打哈欠是為了增加血液的含氧量,並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,但早在1980年代就有人證明此一理論不實。


  瓦魯辛斯基說:「早在17世紀就有人提出這個理論,但美國人普羅萬(Robert Provine)的多項研究…顯示,血液內各個氣體的濃度,在哈欠前後完全相同。」


  相反的,最近的研究發現,我們想睡或無聊時打哈欠,是為了增加警覺性。


  另1個理論是說,打哈欠能讓大腦冷靜下來,一方面保護大腦活動,一方面增加效能。


  但不要馬上在無聊的會議中打哈欠,並拿這個理論當藉口。要瞭解,我們發燒時,打哈欠的次數不會增多,而且冷血的蛇類也會打哈欠。中央社(翻譯)


http://blog.xuite.net/webset41/news/33432080


Read full post »

競爭壓力大 學生迷上聰明藥

0 意見
100 04 22
【編譯成怡夏綜合外電報導】一名勤奮的學生夙夜匪懈用功念書,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入學資格。進了大學後,卻因為競爭壓力太大,開始求助於藥物。英國《衛報》報導,近年來,曾讓西方國家政治人物世代興奮迷戀的大麻煙已退燒,最新風潮是教育性用藥,而非娛樂用藥。 


在劍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洛杰‧派瑞洛是一名國際學生,這代表他父母每年得付2萬英鎊供他讀書,讓他很有壓力。去年暑假,考試前他因為沒時間念書,為了怕被當掉,他買了modafinil興奮劑。 


治療用藥遭濫用 


Modafinil是一種被許多學生服用,用來提神的「促進記憶藥物」。這種藥原本用於治療嗜睡症,但現在卻被學生用來對付疲倦。另一種受歡迎的選擇是用做治療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Ritalin。這兩種藥物都能增加腦中多巴胺的濃度,提高使用者的警覺性和靈敏度。 


因為這些藥物太受歡迎了,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臨床神經心理學教授芭芭拉‧莎哈琪安提出警告,這些藥物的使用有「巨大的意涵」,大學必須對此有所行動,她甚至建議可能要對學生做藥物檢測。 


使用學生高達1/4 


莎哈琪安去年參加一個探討藥物誤用的醫藥顧問委員會,研究健康人士使用提高認知能力的藥物的問題。一份引述《自然》期刊的美國研究估計,在某些學校裡,有高達25%學生過去曾使用過提神藥物。 


許多人透過朋友接觸這些藥物,雪佛德哈蘭姆大學藝術系三年級學生勞倫斯‧普瑞斯在某篇期刊論文上,看到對此種藥物的批評,「但是我認為這種藥聽起來很棒。」派瑞洛也是透過媒體發現這種促進記憶的藥物。他覺得「它們似乎是個相當好的主意。」學生們相信藥物讓他們可以做更多的工作。比如需要上台演說或是遇到可怕的宿醉。 


另一種極端是,劍橋大學的研究生璐西‧梅克皮斯服用後,成為一個極度認真工作的人。她每周服用modafinil一兩次。「在讀書、工作和運動交替下,我有一個非常滿的時間表。」她說:「我想做每一件事,但我不想每件事情都只做到平平而已。服用modafinil讓我可以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。」 


所有學生對於藥物效果都心知肚明。「Modafinil增加我讀書的熱情,」派瑞洛說:「它讓我一點都不想懶散。」普瑞斯也同意:「Modafini給了我所缺乏的動力。」而並不缺乏動力的梅克皮斯則服用modafinil讓自己保持警覺。「我只要服用一錠就可以熬夜熬整晚,一點都停不下來。」 


學生得到藥物的方法各有不同。某些人透過朋友手,多數學生透過網購。派瑞洛說,只要Google它,包括送貨的費用,一顆大約是2英鎊。普瑞斯說,只要簽署一項聲明,表示你不會因為他們在沒有處方籤的情況下賣給你處方藥,而去告發他們,他們就會把藥賣給你。 


這種方便的程序可能會讓消費者很高興,但卻讓莎拉琪安不悅,「當你規避法令取得這種藥物,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,或是你的體質是否適合,這代表你不該服用。」 


這些促進記憶提神藥物是近來發展沒多久的,莎哈琪安表示,要說這些藥物安全恐怕言之過早。「學生們服用這些藥物真的很令人感到擔心,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長期來說它們是否是安全的。這些藥物還太新,我們怎麼會知道呢?」 


除了關切藥物對身體的效用外,還有道德的考量。「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嗎?」莎哈琪安說:「有很多可以面對問題的方式,如睡眠和運動。」這些方法不只對身體更好,對心理也是好的。感覺自己達成目標是很棒的,然而服用了一錠藥物,你的自我感覺就不是如此了。 


變相作弊 看法兩極 


對那些沒有服用藥物的學生而言,這樣做的人是作弊。莎哈琪安說:「他們感覺服用這些藥物表現會有所不同,那些不想服用藥物的學生因為每個人都在服用,有種被強迫服用的感覺。」但是被控訴竄改遊戲規則的學生卻異口同聲地否認這種說法,「我並沒有在作弊,」梅克皮斯說:「服用一錠藥物和喝一杯咖啡一樣,只是效果更好。」派瑞洛同意說:「我認為這不是作弊,對於那些視力不佳的人來說,記憶沒有任何幫助;你讓視力不佳的人配戴眼鏡,為什麼不能讓那些記憶力不佳的人服用這些藥物?」 


目前這些服用藥物者的真實狀態尚未被大學所定義,這是莎哈琪安希望趕快公告的部分。「大學需要思考是否希望他們的學生在考試期間服用藥物?大學內部應進行這方面的辯論。我們是否真的在乎這部份?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?我們希望社會走向這樣的道路嗎?」 


劍橋大學教育公關秘書約翰‧瑞里森教授表示,大學不贊成任何非醫療用途的藥物服用,大學聯盟的福利官員表示也關切藥物使用問題。這些獲得「英國大學」校長團體的迴響,他們表示,對於「學生服用沒有處方籤的藥物表示沉重關切,」因為這對學生造成了健康的風險。他們建議學生尋求大學諮商單位或醫師協助。 


http://www.douban.com/group/topic/10938358/
Read full post »

紅燈倒數 可紓緩駕駛人「衝」動

0 意見
2010-3-14

〔記者王錦義/新竹報導〕依據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研究生張建華在97年「車行號誌倒數計秒器下駕駛行為分析」研究報告指出,紅燈倒數在安定駕駛人停等紅燈時的躁動情緒、起動延滯的縮短、停等紅燈車隊的紓解效率等各方面,均具有正面的協助。
設置4.5個月後 就沒效
研究結果指出,有設置綠燈倒數的路口與無設置綠燈倒數的路口兩相比較,前者闖紅燈比率低、猶豫區間長、車輛最後通過機率較低。不過,駕駛人的停行決策提前到綠燈剩餘時間2秒到1秒,剩1秒時,多數駕駛人將會減速並停止,如果是還有2秒,則會加速通過路口,顯示駕駛人的停行決策不一致,車隊速度不連續,有速差產生,易於發生追撞。
而設置紅燈倒數的路口,能把駕駛人的視線轉移到注意跳動的秒數上,可延後駕駛人提早起步穿越停止線。不過,這項提早起動情形在紅燈倒數設置4.5個月後,會回復成未設置前並上升到較設置前高,顯示紅燈倒數所提供資訊,會促使駕駛人在數字即將歸零時提早起動進入路口。

Read full post »

紅茶保健效果 跟綠茶一樣好

0 意見
更新日期:2009/02/22 04:09
〔編譯張沛元/綜合報導〕英國每日郵報21日報導,德國研究人員指出,就對個人健康與心臟保健而言,紅茶的效果跟綠茶一樣好。該研究結果已刊載於「心臟病學基礎研究」科學期刊。


這份研究顯示,就阻止血液吸收壞膽固醇而言,紅茶的效果跟數百年來號稱保健聖品的綠茶一樣好。過去多項研究也發現,紅茶(無論是否添加牛奶)與降低壞膽固醇有關,因此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的危險;但這份德國研究卻是第一份解釋箇中原委的研究。


研究人員發現,紅茶中的茶黃質(茶葉乾燥前發酵所形成的物質),能夠阻止讓膽固醇從胃進入血液的粒子的形成。綠茶與紅茶的差別在於綠茶未經過發酵,儘管如此,綠茶也有相同的阻撓膽固醇吸收的功效,原因在於綠茶含有抗氧化物質。紅茶因為經過發酵所以不含抗氧化物質。


營養專家、茶葉業的茶葉諮詢委員會成員魯克斯頓說,截至目前為止,紅茶降低壞膽固醇吸收此一好處的背後機制,過去從未被報導。魯克斯頓認為,該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,未來必須進行人體試驗以證實紅茶確實有降低血膽固醇的效果。


這份德國研究探討紅茶是否能降低從消化道進入血液的膽固醇量。膽固醇若要被血液吸收,消化道內必須先形成一種叫做微胞的粒子。研究人員因此測試紅茶是否會破壞微胞的形成。

Read full post »

紐時:Google遭大陸駭客入侵 密碼系統失竊

0 意見
時間:2010/4/20   撰稿‧編輯:季 平    新聞引據:New York Times 、採訪、美聯社


 美國紐約時報19日報導,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於1月間宣布,遭到以中國大陸為據點的電腦駭客精心設計的攻擊,根據了解相關調查情形的人士透露,Google失竊的電腦程式,包括了掌管全球數以百萬計Google用戶登入的密碼系統。

  報導說,Google以希臘大地女神蓋亞(Gaia)命名的這項電腦程式,除了電子郵件,還包含對企業、政府機關與學校的線上服務;這套系統於去年12月間遭到閃電攻擊。

  獨立的電腦專家表示,駭客顯然並未偷走Google電子郵件信箱Gmail用戶的密碼,Google公司在遭到攻擊後,也迅速進行重大的網路安全變更;不過,這次的程式失竊意味駭客可能發現了Google原先並未察覺的弱點。

  根據了解Google內部調查的人士透露,駭客是經由傳送一份即時訊息給Google一名大陸員工的方式,間接取得對研發團隊使用的軟體伺服器的控制。

  對於紐約時報的這項報導,Google管理部門拒絕發表評論,發言人重申公司先前的聲明指出,駭客並未取得任何Google用戶的電子郵件帳戶。
Read full post »

紐西蘭奶娃在購物網站上買了一台推土機

0 意見
更新日期:2009/05/22 11:35

紐西蘭一個年輕的媽媽上購物網站替小孩買尿片之後,忘了登出,她三歲的女兒把滑鼠當玩具,在無意識的狀態下,買了個大玩具,一台要價兩萬紐幣、相當於四十萬台幣的舊推土機。

(皮皮)人如其名,她真的很皮,她趁著父母睡覺的時候,起來玩耍,第二天,她媽媽接到拍賣網站的郵件,通知她標到一台推土機,她曾經上網標購玩具,當下,她還以為那台推土機也是個玩具,不過等她看到價錢的時候,她才知道那不是玩具,她立刻致電拍賣網站,說明原因,還好業者和賣主都很明理,這筆交易取消了,她也學到個教訓,以後用完電腦要記得關機。
Read full post »

皮蛇上身攀臉 小心抵抗力弱警訊

0 意見
【大紀元12月14日訊】(據中廣新聞徐韻翔報導)一位林伯伯,日前臉上單邊出現抽搐劇痛感,沒多久眉心附近開始冒出鏈狀紅疹,家人誤以為是輕微中風緊張不已,送醫檢查才發現,原來是罹患俗稱「皮蛇」的「帶狀皰疹」;醫師表示,帶狀皰疹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與免疫力低下民眾身上,一般好發於四肢身體,長在臉上則較為少見,呼籲民眾,「皮蛇」出現,可能是反應健康警訊,平常生活與飲食習慣要多加注意,增強免疫力。

今年68歲的林伯伯,日前臉上出現抽搐與劇痛感,接著眉心附近逐漸冒出紅疹,紅疹越長越長,最後呈現鏈狀,家人以為是腦中風擔心不已,後來到神經內科看診,才得到答案,原來林伯伯臉上的是帶狀皰疹,經過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。
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楊智超表示,俗稱帶狀皰疹的「皮蛇」,容易發生在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手臂四肢或是身上局部,帶狀皰疹癒合後,還是有2到3成的人會持續神經痛或慢性鈍痛,並合併麻、癢感覺。『不同的疼痛,有的人是這種鈍痛,但是有的人會有好幾種疼痛加在一起,所以他這個疼痛起來有時候病人會很尖銳、很刺痛,或是像突然被電到,被針搓到這種很難過的痛,所以每個人可能不同的疼痛。』

醫師表示,一般民眾長水痘痊癒後,部分病毒會潛藏在脊髓及三叉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,隨著年紀老化或身體抵抗力下降,潛藏的病毒容易被再次活化,身體便可能出現皮蛇狀的紅疹,引發持續神經劇烈疼痛。據統計,台灣每年帶狀皰疹的發生率為千分之4,隨著年紀增長,發生率會相對提高,醫師建議,平常要儘量保持正常生活作息,健康飲食增強免疫力,減少「皮蛇上身」機會。


Read full post »

省電20%電費打七折 妙招大公開

0 意見

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:2009/05/20 16:41 賴宥霖


【記者賴宥霖綜合報導】鼓勵節能減碳,今年暑期電費的折扣獎勵再加碼!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宣布,今年七月一日起,如民眾連續兩年都較前一年同期更省電,且比率超過20%,電費可享七折優惠!調低冷氣溫度、關閉電腦開關、在室外種植物或裝遮陽蓬,與裝省電燈泡,都有機會讓民眾享受到七折電費的優惠。


炎炎夏日到來,冷氣大概是讓人最難「省」下去的電器,不過還是有一些省電方式,讓你涼爽的同時也能省電。將冷氣溫度調至26~28度,與電風扇同時使用,最涼爽也最省電,另外在窗外在窗外種植落葉植物或架設遮陽蓬,避免陽光直射,加裝窗簾也有不錯的省電效果。


據統計,一台電腦徹夜沒關所消耗的電力,足夠印表機印出一萬張文件。有些電腦使用者會有些迷思,認為常開關電腦會造成電腦損壞,但現在廠商測試,每台電腦約可開關兩萬次。就算一天開關十次,也可以用五年以上。另外電腦螢幕黑畫面下並不表示沒有耗電,最好的方法是關閉螢幕開關。如果只是暫時不用電腦,設定休眠模式,則可以省下約80%的電力。


照明方面,採用省電燈泡,較傳統白熾燈省電約60%以上,壽命也較傳統白熾燈長。另外也可加裝自動省電裝置,有人靠近或經過,燈才會打開,反之則自動關閉,一般DIY的量販店都可買到。加裝調光器也是不錯的主意,可以視情況調整亮度,不但省電還可以製造氣氛。


養成隨手關燈、不用的電器拔掉插頭的好習慣,不要小看這個舉手之勞,光是手機充電器一天不拔,就會花掉一元的電費。據國際能源總署調查研究發現,因為沒有拔插頭所浪費的電力,約佔總耗電量的3~11%。


此外,隨處可見的電線也是隱形的能源殺手,因為電線24小時不斷運作,如果有漏電或接觸不良,浪費的電力相當恐怖。可以定期檢查電線有無過熱,如超出標準溫度,應立即更換。
Read full post »

眼皮跳不停不是跳財跳災~可能是生病了!

0 意見
眼皮跳不停不是跳財跳災
可能是生病了!


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:2009/04/29 17:05
嘉義市有一名四十歲婦女,因為不想長皺紋,長期硬撐臉部肌肉,結果造成反效果,誘發肌肉顫動,四個月來眼皮始終跳不停,還好經過治療狀況已經減緩。醫師強調,眼皮跳,一般人常用<左眼跳財,右眼跳災>來解讀,但其實眼皮跳,常是身體健康亮黃燈的表徵,不可輕忽。〔龐清廉報導〕
嘉義市一名四十歲的婦女,最近四個月來眼皮跳個不停,一度擔心是顏面神經麻痺或中風前兆,生活作息也受到影響,最後到醫院檢查,才找原因竟然跟自己愛美,不想長皺紋有關。

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柏延指出,這名患者近半年來,每天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工作,用眼過度,加上擔心眼角出現魚尾紋,常常不敢大笑或擠眉弄眼,臉部硬撐不笑,反倒讓眼框肌肉長時間用力過度,沒有獲得適當休息,因而誘發肌肉顫動,眼皮才會跳不停。

醫師指出,一般所謂的「眼皮跳」,其實是眼框肌肉過度躍動,常見原因是精神緊張或疲勞造成眼框肌肉暫時性缺血,導致肌肉不自主增加收縮頻率,以求獲得更多血液供應。只要充分休息後,眼皮跳動情況就能自動停止;另外,輕柔且適當的按摩與熱敷也能減緩肌肉的疲勞,解除眼皮跳不停的困擾。

葉柏延醫師強調,臨床上,腫瘤壓迫神經或周邊神經系統病變也會造成眼皮跳個不停,不過,這種病變跳動範圍會擴大至整個臉部,或出現嘴角偏斜、半面痙攣、不自主眨眼次數增加、視力模糊等症狀,民眾若有相關困擾,就必需接受進一步診斷與治療。






眼皮跳不停
醫師:用眼過多 臉部硬撐引起
更新日期:2009/04/29 14:14
(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9日電)嘉義市1名婦女日前眼皮跳不停,長達4個月,一度擔心是顏面神經麻痺或中風前兆,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檢查後,發現只是用眼過多、臉部硬撐引起,治療後已改善。

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柏延表示,多數民眾眼皮跳動情況,並不會一直持續,通常2、3天後,或者只是幾分鐘內就會自動停止,並不會造成困擾,不過,日前1名年近40歲的婦女左下眼皮跳個不停,時間長達4個月,求助醫師才發現,則是用眼過度,及臉部硬撐惹的禍。
葉柏延指出,患者近半年每天都要喝1到2杯咖啡,也會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工作,而且,年過35歲後,因擔心眼角冒出魚尾紋,常常不敢大笑或擠眉弄眼,因此,不論說話或吃東西,都想辦法用力撐住臉部表情,避免牽動眼睛週遭的肌肉形成皺紋。

不過,臉部硬撐著不笑的後果,卻適得其反,眼框肌肉長時間用力過度且未能適當的休息,容易誘發肌肉顫動,患者就是因為硬撐,眼皮才會跳不停。

葉柏延說,一般所謂的「眼皮跳」,其實是眼框肌肉過度躍動,常見原因是精神緊張或疲勞造成眼框肌肉暫時性缺血,而導致肌肉不自主增加收縮頻率,以獲得更多血液供應。
因此,多數人只要充分休息後,眼皮跳動情況就能自動停止;輕柔且適當的按摩與熱敷也能減緩肌肉的疲勞,可以解除眼皮跳不停的困擾。

葉柏延強調,臨床上,其他疾病也會引起眼皮跳動,如腫瘤壓迫神經或周邊神經系統病變,不過,跳動範圍會擴大至整個臉半邊顏面或出現嘴角偏斜、半面痙攣、不自主眨眼次數增加、視力模糊等症狀,因此,建議仍需進一步診斷與治療。

http://webcache.googleusercontent.com/search?q=cache:HVY_yaQIdIwJ:tw.myblog.yahoo.com/fang-memo/article%3Fmid%3D52214%26next%3D52100%26l%3Df%26fid%3D19+&cd=1&hl=zh-TW&ct=clnk

Read full post »

睡眠專家說同床共眠有礙健康

0 意見
【大紀元9月10日訊】(據中廣新聞報導)睡眠專家建議,為了健康和關係合諧,夫妻最好分床睡。
研究發現,同床共枕,會讓睡眠被打擾的機率增加五成。英國一個睡眠專家說,維多利亞女王時代,夫妻分床睡是很常見的,事實上,古羅馬時期,雙人床是用來敦倫而非睡眠用的,雙人枕頭是工業革命的產物,工業化之後,人群大量向城市集中,生活空間愈來愈狹小,夫妻才被迫同床。
專家建議,夫妻最好是依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習慣,如果夫妻同床,兩人都可以睡得很好,那就沒有必要改變,假使枕邊睡了另外一個人,會影響到睡眠,那就要勇敢改變。
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,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。
美東時間: 2009-09-10 10:22:13 AM 【萬年曆】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9/9/10/n2652604.htm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發現 母親的經驗可遺傳給子女

0 意見
更新日期:2009/02/04 18:57
(路透華盛頓4日電)研究人員昨天提出一項令人意外的研究報告指出,母親在無意間就可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子女。在研究中,幼鼠能繼承母親在懷孕前就已受過的「教育」。

研究人員在「神經科學期刊」(The Journal ofNeuroscience)撰文指出,研究顯示,遺傳真相可能遠超過傳統的遺傳學理論。

他們發現,在有玩具和其他刺激存在的富足環境中成長的幼鼠,成年後能將其學習所得傳遞給下一代。

在刺激環境中成長的母鼠並不僅是育幼技巧較高明而已,研究人員指出,即使在出生後就被掉換的幼鼠,只要其生母而非養母是在玩具較多的環境中成長,則其學習效果依然較好。中央社(翻譯)

美國研究人員發現:母親經驗能遺傳給孩子
2009年02月06日 08:41:44  來源:新華網
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bliss01/post/1311996674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發現 逆演化的確可能發生

0 意見
【大紀元1月12日報導】(中央社巴黎11日法新電)試想,如果將一隻動物放進時光機器,然後將牠送回遠古生活,牠的DNA是否會開始「逆演化」(reverse evolution),恢復成先祖輩的基因?
葡萄牙及美國的科學家已經著手測試逆演化的可能性,實驗對象是果蠅,遠古環境則用實驗室模擬。
研究對象的遠祖是原始果蠅;這種原始族群曾經在1975年於荒野被發現。在接下來數十年間,原始族群在不同環境中繁衍了500代,有些果蠅的環境食物不足,有些則是環境高濕,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人造環境。各群果蠅最後被環境形塑出各自特性。
堤奧托尼歐(Henrique Teotonio)和同事再將這些不同的族群放回原始果蠅的生存環境,繼續繁衍50代。然後檢視DNA上的3號染色體,確定逆演化到底有沒有發生。
他們的答案是:會,但是只會還原一部分;根據「自然基因」期刊11日刊出的報告,一旦果蠅開始適應新環境,逆向演化就會停止。
堤奧托尼歐說,「在果蠅族群已經能夠適應遠古環境時,逆演化似乎就會停止;但牠們的基因狀態不必然跟先祖的一樣」,「平均而言,只有半數的基因頻率會回到遠祖的基因頻率;這顯示基因層次的演化也是歷史的偶然」。
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9/1/12/n2394339.htm  美東時間: 2009-01-12 02:49:16 AM 【萬年曆】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享「瘦」秘訣 一夜好眠

0 意見
【大紀元5月8日報導】(中央社阿姆斯特丹7日法新電)今天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肥胖症研討會中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,保持體態輕盈的秘訣之一是:一夜好眠。
位於法國中部第戎(Dijon)的「歐洲味覺科學中心」(European Centre of Taste Science)在會中發表研究報告,該中心發現,「晚上睡不好,白天就會多吃550卡路里的食物,多出正常的22%」。
550卡路里相當於一個大漢堡的熱量。
該研究摘要顯示,在測試組當中,晚上睡4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人更會餓。
「研究顯示,睡眠不足會增加食物攝取,這可能成為發胖的原因之一。」
另外一份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(MaastrichtUniversity)研究員所做的研究則發現,年輕人在青春期時睡得比以前少的人,比進入青春期之後睡眠型態沒有改變的人更胖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05年估計,全球約有16億成人超重,其中至少4億人肥胖。
這場會議是由歐洲肥胖研究協會(Europe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)所主辦。(譯者:賴秀如)

美東時間: 2009-05-08 02:11:38 AM 【萬年曆】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9/5/8/n2519571.htm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冬天出生,學歷收入不如人

0 意見
更新日期:2011/01/31 13:04 文/楊少強
傳統文化認為一個人的出生時辰,將影響其未來命運,其實這種說法並非無稽。研究顯示冬天生的小孩,其未來成就確實比其他人還低,只不過這種現象並非「生辰八字」之類的神秘力量造成的。
過去有不少研究顯示,冬天生的孩子,其長大後的教育程度、收入甚至健康,皆比別人差。許多專家對此現象曾提出解釋,如1990年兩位經濟學家(Joshua Angrist、Alan Krueger)的研究就認為,冬天生的孩子教育程度較低,是政府義務教育規定造成的。
在美國,1月1日前滿6歲的孩子就必須上學,直到16歲生日時,才可合法的離開學校。因此在年初冬天出生的孩子,比其他人更早到達16歲,他們比別人可更快中斷學業離校,這些冬天孩子的教育程度自然較低。
其他季節出生的孩子,因年齡未到而被迫留在學校。學者估計那些潛在的可能離校學生中,有25%因義務教育規定而被迫留在學校。不過這些學生卻可因此受到更多教育——據兩位經濟學家計算,每人因義務教育而被迫多留在學校一年,未來收入可上升7.5%。
冬天生的孩子雖因年齡早熟可提早離校,卻也因此受到較少教育,和那些其他季節出生的孩子相比,學歷自然較低,未來收入也較少。
近來經濟學家研究:冬天生的孩子之所以不如人,是因為他們沒有個「好」媽媽。 學者分析1989到2001年,美國5,200萬名嬰兒出生資料,發現出生在一月(也是冬天)的孩子,其母親是未成年、未婚或沒有中學學歷的比率,明顯比其他月份出生的孩子母親要高。
例如一月生的孩子,其母親是未成年的比率為13.2%;但五月生的孩子,其母親未成年的比率為12%,這個差距在統計上是顯著的。另外沒有中學學歷的母親,她們在一月生孩子的比率比在五月生的比率高出2個百分點。
這些母親由於未成年或學歷較低,多屬社經地位較差的弱勢族群,她們的孩子長大後其教育程度與收入自然也不如人,這或許才是「冬天生的孩子成就較差」的真正原因。
但為何這些弱勢母親多在冬天生小孩?學者猜測這可能和氣溫有關:夏天溫度太熱,較窮的母親生育率也較低,因為她們大多沒有冷氣;然而冬天溫度較低,對那些沒有冷氣的窮母親,影響其生育率的程度不會像在夏天較熱時那麼大。
由此研究來看,影響「冬天孩子」未來命運的原因,未必是什麼自然或人為因素,而是母親社經地位較差。因此父母與其計較孩子得挑「良辰吉時」出生,或許更應努力提升自己的社經地位。
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升官會危害健康 更沒空就醫

0 意見
【大紀元4月11日報導】(中央社倫敦10日法新電)英國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,工作職務提升會危害健康,並導致沒有時間看病。
英國中部的華瑞克大學(University of Warwick)的經濟與心理研究人員發現,職務獲得提升造成心理緊張增加10%,一旦生病時,少了20%的時間就醫。
這個團隊研究一般認為的想法,職務提升會使自我價值感增加,並增進健康。
這個研究團隊在英國從1991年到2005年收集了1000位職務提升者的資料,並沒有發現升職增進健康的證據。
但是他們確實發現,進入更高階職務的人,因心理緊張而明顯受苦。
研究員鮑以思(Chris Boyce)說:「職場晉升並不如許多人想像的好。我們研究發現,許多經理在獲得升職後沒有多久,他們的心理健康就明顯惡化。」(譯者:楊一峰)
美東時間: 2009-04-11 02:51:53 AM 【萬年曆】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9/4/11/n2491966.ht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在校頑皮 日後人生也會一團糟

0 意見
【大紀元1月9日報導】(中央社巴黎9日法新電)今天公佈的英國研究報告指出,在校行為嚴重偏差的孩童,成年後比較可能找到不好的工作、心理健康不佳、青少年時期懷孕或離婚。

這份報告刊登於「英國醫學期刊」(BritishMedical Journal)網路版。作者表示,這份報告提供數據,支持老師針對反社會行為提出警告。
研究針對1946年出生的3652名英國人進行長期調查。在取得這些志願接受研究者的同意後,研究人員從他們出生起開始觀察,並請這些人填寫有關健康、家庭與職業生活的問卷。調查偶有中斷。
這群志願者在13與15歲的時候,由他們的教師評量其行為有無重大或中度偏差,或者是沒有問題。
這些人在青少年時,有9.5%產生重大偏差,28.8%有中度偏差,61.7%沒有問題。
40年後的追蹤調查發現,在校行為不良,與成年生活遭遇困難有明顯關聯。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9/1/9/n2391126.htm  美東時間: 2009-01-08 23:55:57 PM 【萬年曆】
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壓力大時 男偏愛與自己大不同的女生

0 意見
【大紀元3月10日報導】(中央社巴黎10日法新電)如果你以為男女交往已經夠爾虞我詐,充滿各類陷阱,例如長相、社會地位、購買力、說話技巧,甚至是不自覺的氣味,各位孤男寡女請作好再次洩氣的心理準備,因為一切遠比你想的複雜。
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(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)今天刊出的研究報告指出,德國科學家發現,有壓力的男性在挑選性伴侶時,會出現不尋常的選擇。
過去的研究提出大量證據說,彼此看對眼的男女往往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,特別是臉部特徵。
特里爾大學(University of Trier)拉斯恩曼(Johanna Lass-Hennemann)率領的心理學家,把接觸實驗室動物的經驗所產生的直覺,付諸行動,探索飽受壓力的男性,是否會對女性產生不同的反應。
他們找來50名苗條且健康的當地學生,並把他們分為兩組。
其中一組人必須把手浸到冰水中,模擬受壓環境;另一組則把手泡在與體溫相同的水裡,沒有精神壓力。
一種監視「腎上腺皮質醇」(cortisol)荷爾蒙的唾液測試,證實上述實驗方法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壓力。
所有學生接著裝上電極,測量眼球四周肌肉的輕微運動,也就是我們看到感興趣物體時,所發出的「驚嚇反應」(startle reflex)。
在電極偵測一舉一動下,受試者看著電腦上40名年輕女性的圖片─其中30張是性感撩人的裸照,圖中人物並直盯著受試者,另外10張屬中性。
科學家在實驗前,先用電腦程式調整其中10張裸照的女性臉孔,讓這些女生面貌與正在接受測試的男生神似。
結果顯示,沒感到壓力的男性明顯偏好和自己長得最像的女性。
不過另外一組有壓力在身的男性,則跳過最像自己的女性,反而獨愛不像自己的女生。
這項研究指出,在日常生活中,焦慮的男人初次邂逅後,不見得會找尋與自己很不一樣的伴侶,不過壓力或許會提高這個可能性。
拉斯恩的團隊推測,達爾文主義或許可以解釋男性的這個行為,也就把繁殖機會增到最大的這股動力。(譯者:中央社林仟懿)
美東時間: 2010-03-09 23:56:41 PM 【萬年曆】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0/3/10/n2840868.htm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女性排卵時本能避老爸

0 意見
法新社 – 2010年12月1日 下午12:35

(法新社巴黎1日電) 一項新研究顯示,女性在生育能力最強時,會本能地避開父親,但會找母親陪伴。 研究人員認為原因之一在於進化演進,此現象也同樣發生於雌性動物身上,牠們在生育力最強時,也會對雄性親屬敬而遠之。 研究主作者─邁阿密大學(University of Miami)教授李柏曼(Debra Lieberman)解釋:「這種行為長久以來被視為是動物避免近親繁殖,免受其衍生負面結果的方法。」 「但在我們做了這項實驗後,大家才知道此類似行為也發生於女人身上。」 此研究總結,女性有與生俱來的本能,讓她們能避開因近親通婚而生下健康欠佳孩子的風險。 這份研究刊載於「心理科學」(PsychologicalScience)期刊。(譯者:中央社陳禹安)




Read full post »

研究:好個性與生俱來

0 意見
【大紀元2月10日報導】(中央社巴黎9日法新電)新研究指出,無私和熱心公益的性格可能會遺傳,尤以女性為甚。
換句話說,你人好不好,可能跟基因有關。
這項研究刊在今天的「生物學通訊」(Biology Letters)期刊。這項研究和愈來愈多研究機構研究成果相仿,顯示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,「先天」往往大於「後天」。
為分析基因因素,愛丁堡大學(University of Edinburgh)科學家路易斯(Gary Lewis)與貝茨(Timothy Bates)檢視美國近1000對同卵與異卵雙胞胎,讓他們自我評估3項「親社會」領域:社會公益感、工作熱誠以及關心公眾福祉。
路易斯解釋:「同卵雙胞胎基因100%相同、異卵則是50%,因此可以藉由這項生物事實來檢視基因扮演的角色。」
研究人員詢問受試者的問題,包括他們是否願意負擔更多費用,好讓窮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能享有醫療資源。受試者必須以1-10指標回答他們的看法。
研究顯現,最慷慨的是女性同卵雙胞胎;男性差異則較不明顯。
若同卵雙胞胎所得結果與異卵雙胞胎如出一轍,則表示環境因素是塑造人格的主因。(譯者:中央社陳怡君)
美東時間: 2011-02-10 00:59:12 AM 【萬年曆】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1/2/10/n3165991.htm
Read full post »

隨機文章

 

Copyright © 貓的祈禱-空城[News] Design by Free CSS Templates | Blogger Theme by BTDesigner | Powered by Blogg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