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
罐頭食品的發明 是位法國廚師

罐頭食品的發明 是位法國廚師
湯姆.斯丹迪奇 2010/11/28
【前言】
《歷史大口吃》結合各種領域的觀念,從基因到考古、從人類學到經濟學,並且把食物看成科技產物的成果,成為一本從食物看人類歷史和文明發展,香氣四溢的「物史」書。

罐頭食品的發明

一七九五年,為了改善士兵和水手在戰爭期間的伙食,法國政府提供獎賞,給任何能夠研發出保存食物的新方法的人。根據規定,最後呈現的食物應該要成本低廉、容易運送,並且比用既有技術保存的食物更美味而營養。千百年來,人們一直使用鹽醃、乾燥和燻製等方法來保存食材,但這些方法全都會影響食物的味道,且未能保存其中大部分的養分。十七世紀時,科學家開始對食物腐爛分解的過程產生興趣,並進而研究預防這種情形發生的方法;自那時起,各種實驗便持續進行著,試圖找出更好的食物保存方式。

被譽為「化學之父」的愛爾蘭科學家羅伯.波以耳(Robert Boyle),設計了一種真空唧筒,並運用它發現許多事物。舉例來說,他證明在密封的罐子裡,鈴鐺的聲響將隨著空氣被抽出而減弱。波以耳也推測,食物的分解必須有空氣存在才能進行,因而他將食物貯藏在真空的罐子中,試圖藉此保存它。但他最後斷定,與空氣接觸並不是造成食物腐敗的唯一原因。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.帕潘(Denis Papin)延伸波以耳的研究,將食物密封在真空的瓶子裡,然後加熱。這種作法似乎效果較佳,雖然食物有時仍會腐壞。當英國皇家科學院(Royal Society)在倫敦開會時,帕潘不時拿自己所保存的食物給其他科學家看。一六八七年,他們報導他已經保存了「大量的」水果:「他將水果封裝在已抽出所有氣體的玻璃容器裡,然後將此容器放進熱水中,讓它在那裡待一段時間;這麼做便足以防止水果發酵在其他情況下,發酵是必然會發生的現象。」

當時,人們還不了解食物分解的機轉,不過許多人都支持「自然產生」(spontaneous generation)的理論這個觀念可追溯到希臘人,他們相信腐肉會生蛆,腐爛的榖堆會長出老鼠等等。儘管有波以耳、帕潘和其他人的實驗研究,食物保存的問題依舊未獲解決。在十七、十八世紀發展出來的各種保存技術,既昂貴又不可靠。沒有人能改善傳統的軍隊口糧:醃肉和乾餅;這解釋了一七九五年法國政府在懸賞時所訂下的附帶條件。

最後拿到獎賞的並不是科學家,而是一名廚師。尼可拉斯.阿佩爾(Nicolas Appert)一七四九年出生於馬恩河畔的沙隆(Châlons-sur-Marne),位於法國香檳區的邊緣。他的父親是旅館老闆,他則成為手藝高超的主廚,在許多貴族的廚房裡服務,直到一七八一年在巴黎創業,成為製作糕點糖果的師傅。

既然從事這行,他一定曉得糖可以用來保存水果,也想知道它能否用來保存其他食物。隨著他對食物保存的興趣日益增長,他開始試驗將食物貯存在密封的香檳酒瓶內。一七九五年,他搬到塞納河畔的伊夫里村(Ivry-sur-Seine),在那裡開始販售保久食品,並於一八0四年開設一座小工廠。此時,法國海軍已經試吃過他的某些保久食品,對其品質留下深刻的印象。「裝在瓶中的清湯很好喝,另一個瓶子裡所裝的清湯與水煮牛肉也非常美味,只是味道稍淡;牛肉本身十分可口。」海軍報告的結論是:「各種豆類和青豌豆,無論有沒有加鹽,都保留了剛採摘的蔬菜所具有的新鮮和風味。」

阿佩爾後來描述他的方法:
「首先,將你想要保存的食物裝進瓶子或罐子裡;
其次,將容器的開口非常仔細地封上,因為成功與否主要決定於密封的程度;
第三,將已密封的食物放進雙層蒸鍋裡的沸水中……
第四,在適當的時間將瓶子從雙層蒸鍋中取出。」

他列出各種不同食物所需要的蒸煮時間,通常是好幾小時。阿佩爾並不熟悉波以耳、帕潘和其他人較早的研究;他完全憑著實驗想出自己的方法,而且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行得通。直到一八六0年代,法國化學家路易.巴斯德(Louis Pasteur)才終於斷定,造成食物腐爛分解的主因是微生物,而微生物可以用加熱的方式殺死。這是帕潘的技術牽涉到加熱之所以能奏效的原因;但是,大多時候,帕潘並未將其食物樣品加熱到足以殺死所有微生物的程度。經過漫長的試誤過程,阿佩爾發現,在大部分情況下,加熱的時間必須長達數小時,而且某些食物需要更長時間的加熱。他的結論是:「在以最仔細的手法、儘可能完全阻絕食物與空氣之接觸後,再配合食物的種類,運用各式各樣的加熱方式此加熱程序將使這些產品得到完善的保存,並能保留它們所有的自然品質。」

阿佩爾的產品名氣愈來愈大,在巴黎被當成奢侈品販售。不久後,他的工廠便雇用四十名婦女來處理食物:將它們放進玻璃瓶中,用布袋包裹以免打破,然後在巨大的鍋子裡煮這些瓶子。同時,軍隊的試驗繼續進行著,一八0九年,阿佩爾受邀向一個政府委員會示範他的方法。在官員注視下,他製作了好幾瓶食物,一個月後,官員們回來品嚐瓶中的內容,發現食物仍處於絕佳狀態。阿佩爾正式得到一萬兩千法郎的賞金,條件是他必須將其作法的細節完整發表出來,以便讓它普遍被採行於法國各地。阿佩爾同意這個條件,他的書《保存各種動植物食品長達數年的藝術》(The Art of Preserving All Kinds of Animal and Vegetable Substances)於一八一0年問世。在接受政府獎賞的同時,阿佩爾同意不在法國為其方法申請專利。

然而,阿佩爾的著作出版還不到三個月,倫敦商人彼得.杜倫(Peter Durand)便以基本上與其完全相同的保存技術,獲得了英國專利。杜倫以一千英鎊的價錢將專利賣給名叫布萊恩.唐金(Bryan Donkin)的工程師,後者又與兩位任職鐵工廠的合夥人共同創立一家公司。唐金的公司並不將食物貯存在玻璃瓶中,而使用鍍錫的鐵所製成的罐子,亦即現今所稱的罐頭。

杜倫承認這項技術是「某位外國人士傳授給我的發明」;許久以來,大家都認定他直接偷了阿佩爾的構想。然而,較晚近的研究指出,杜倫其實可能代表阿佩爾在英國行動,安排為其發明取得專利,並出售其專利權。阿佩爾甚至在一八一四年造訪倫敦,大概是向杜倫收取他所分得的收益。此時,英國皇家海軍已測試過新的罐裝食品,其樣品甚至已呈獻給皇室。但阿佩爾卻兩手空空地離開倫敦。看來他的英國合夥人已將他摒除在交易之外;他幾乎不可能揭發他們,因為他曾試圖將自己的發明賣給敵國而牟利。
(本文轉載自湯姆.斯丹迪奇新書《歷史大口吃》,中文譯本由行人出版)

http://blog.udn.com/geshela/5237740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隨機文章

 

Copyright © 貓的祈禱-空城[News] Design by Free CSS Templates | Blogger Theme by BTDesigner | Powered by Blogger